新闻资讯

二十余年的行业深耕,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钢材解决方案

碳市场扩围至钢铁行业,绿色转型如何影响钢价?

时间:2025-08-27点击次数:0

2025年8月2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公布《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》,这份重磅文件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绘制了明确路线图,而对钢铁行业来说,这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即将加速到来。

这份《意见》作为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,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、任务书。那么,这一政策将如何影响钢铁行业,又会对钢材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?

碳市场建设

202311092762.jpeg

从发电到钢铁,覆盖范围有序扩大

中国碳市场建设历经多年发展,已初步形成多层级、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。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。2021年和2024年我国先后建成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强制碳市场)和全国温室气体自願减排交易市场(自願碳市场)。这两个市场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,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。经过四年多的发展,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了起步稳、运行稳,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。

钢铁行业纳入

25081518103611d7cd.jpeg

碳成本压力逐渐显现

钢铁行业作为高排放行业,其纳入强制碳市场意义重大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容,为钢铁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与市场化调节机制。根据方案,高排放、低效产能将面临更高的碳成本压力,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或退出市场。碳交易机制将优先淘汰能效水平低、环保不达标的产能。同时鼓励企业提升废钢利用率和电炉炼钢比例,推动行业向绿色化、集约化方向转型。数据显示,高炉-转炉(BF-BOF)路线吨钢排放高达1891.92 kgCO₂,而废钢电炉(Scrap-EAF)路线仅759.24 kgCO₂。

短期影响

256389173973092020836248782_2x6x62.jpg

碳成本增加有限,钢价波动主要受其他因素影响

短期内,碳成本对钢材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。据国分析,2025年底前,新纳入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需完成首次履约工作,但不会有任何配额盈余或缺口。中性假设下,三个行业2026年(2025年度)配额缺口约为330万吨。按照100元/吨的碳价水平,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的显性碳成本分别约为1.8、1.2、0.3亿元。平摊到单位产品上的行业平均显性碳成本分别约0.18元/吨、0.08元/吨、0.78元/吨。当前影响钢价的因素多样,包括特lp对华200%关税威胁、焦炭提涨第八轮等因素。

长期趋势

156389086474818617601300596.JPG

绿色溢价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

长期来看,碳市场建设将深刻改变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。政策推动的碳定价机制将强化钢铁企业高端钢材的低碳溢价能力。未来五年,行业最大利润或将出现在“低碳冶金+高端品种+数字服务”的三重叠加区域,而非传统意义上“谁的炉子大”。衡量一家钢企未来的标准,不再是吨钢利润,而是吨钢碳竞争力。下游汽车、家电、风电整机厂已开始签订多年期锁价协议,愿意为“零碳钢”支付溢价。

企业应对

206389128559789985279622100_02848n.jpg

从被动合规到主动管理碳资产

面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,领先钢铁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。截至2025年8月22日,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.8亿吨,成交额达474.1亿元。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,成交额达2.1亿元。随着更多行业被纳入碳市场,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。钢铁企业需要尽快适应从“规模竞争”到“碳竞争力”的转变,将碳成本转化为碳竞争力。

未来的钢铁市场,绿色低碳不再是可选项,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。那些最早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行动的企业,或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。

(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)




返回列表